顶台州助孕妈妈端新闻大河报记者 张波 张亚林 通讯员 方卓
“当年崖上的群众真难,没有路,有人一辈子没有进过城,为下山,几乎每年都有人坠崖丧命。”4月10日上午,辉县市上八里镇回龙村党支部书记张荣锁回忆起当年修路的经历时,仍忍不住红了眼眶。
1997年冬天,张荣锁带领150名党员、民兵组成的筑路大军,历时5年,终于在千仞绝壁上修通了8公里的盘山公路和1000米长的“S型隧道”。路通了,群众终于能够走出大山、踏上了致富路。回龙人也凭着一锤一斧锻出了他们自强不息,艰苦奋斗的回龙精神。
回龙人在千米绝壁凿开一条“通天路”
绝壁“天梯路”困住回龙数百年
回龙村位于秀美的南太行大山深处,全村由17个自然村组成。从大峡谷底部到红崖绝壁之巅,17个自然村散落于南北30公里的狭长地带,上下落差在千米之上。说起与外界的交通,数百年来,崖上崖下的人们世代相隔。为了生活,崖上5个村子的村民只能依靠在绝壁上凿出的一条二尺宽的“天梯”爬上爬下,几乎每年都有群众失足坠崖。
崖上的日子穷,即使过年要吃个大米、白面也要到山下来背。张荣锁书记向记者讲述了崖上小娟一家的悲惨经历。那年春节前,后背自然村18岁的姑娘小娟为了给家里换点大米、白面,从山下回家时,天上正下着雪,“天梯”的路又陡又窄,一不小心一下把她滑翻了,咕咕噜噜就滚下了100多米的崖下。几年后的一个冬天,走娘家的姐姐也失足命丧崖底。数日后,有人看到挂在枝丫上的红围巾,小娟的姐姐这才被被家人找到。
这一幕幕的悲惨情景深深地刺痛着张荣锁的心,“现在我们国家的火箭都上天了,我就不相信修不通这条路。”在当年召开的全体党员干部会上,张荣锁下定决心,一定要给群众修一条出山的大路。
劈山凿道天堑变通途
1997年11月,张荣锁率领全村150多名党员、民兵来到山崖下,在石穴崖缝里搭起了帐篷。修路工地上的条件非常艰苦,生活上有时连白菜、萝卜都吃不上,就吃点盐水面条或野菜糊涂凑合着,群众整月回不了家,没有一个人叫苦叫屈的,都想早日修通一条大路。
在打隧道时,他们用绳子把人吊在悬崖的半空中,一锤一锤地去凿,一炮一炮地去炸。2000年春,工程到了最紧要关头,穿山隧道在一寸寸、一尺尺、一米米地掘进,资金也在一月月、一天天地告急,这时,张荣锁已经把亲戚、朋友、熟人的钱都借遍了,把能贷款的单位都跑遍了,把做生意多年积攒的72万元现金也都填进了,但还不够,最后又把自己的石材厂、小汽车和镇上的门面房统统廉价卖掉,把卖了的26万元钱全部拿到了修路工地上。
群众看到他为了修路不惜倾家荡产时都动容了,大家有钱的拿钱,有粮的拿粮,老大爷、老大娘把自己的养猪钱、养鸡钱、养老钱都拿出来支持修路。就这样,回龙人民上下一条心,400多人日夜奋战,经过3年多的时间,硬是劈开9座山头,在千仞绝壁上筑起了8公里的挂壁盘山公路,在百丈悬崖中开凿了6米宽、5米高、1000多米长的“S”型隧道。2001年1月10日,清峰关隧道终于打通了,群众的大路梦实现了。
一锤一斧锻出“回龙精神”
在修路过程中,群众从天梯古道旁发现了从明朝到清朝的多块石碑,上面记载着历次修路的历史。有多少仁人志士都尝试过修这条路,只因困难太大,均无功而返。2002年,张荣锁被评为首届“感动中国”十大人物。回龙人自强不息,艰苦奋斗的“回龙精神”也逐渐被世人所知。
在修路过程中,先后有3名党员献出了生命。火线入党的董勉祥在一次排险中不幸牺牲了,他的哥哥董勉良把弟弟埋葬后,又带着全家人走到了修路工地了上,而且把自己家的1万多元钱也拿到路上。修路副指挥长张荣平在一次排险当中,面对塌落的巨石,他推开了身边的两名群众,自己壮烈牺牲。张荣锁在鼓劲会上说,“想入党就参加排险队,这儿虽然不是战场,但也会流血,甚至牺牲,你们要有思想准备。”三年多的时间,就有15人火线入党,筑路大军由开始的150名党员、民兵,发展到460人。
“组织上给了我很多荣誉,全国荣模、全国优秀共产党员,我当过‘三个代表’基层干部标兵,也当过首届感动中国人物,但是我感到这些成绩和荣誉不是我自己的,这是我们回龙人用汗、用血换来的。”说起回龙精神的本质,张荣锁说,回龙人在这条路上付出了惨重的代价,党员也作出了最大的牺牲,他认为回龙精神就是焦裕禄精神、是红旗渠精神,也是延安精神。
联系我时,请说是在代妈机构看到的,谢谢!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