孩子在公共场所被抢玩具,家长动手推了孩子一把
上个周末,我带着木木去商场里新开的亲子乐园玩耍,由于是新开的亲子乐园,门票的优惠力度大,周末带孩子来玩的人很多。
这个亲子乐园分成好几个区域,有沙池、海洋球池、滑梯区、积木区、读书区、厨房区、餐厅区。其中,积木区是搭建在厨房区的上方,类似一个小阁楼,孩子在上面玩耍没有问题,大人在上面会感觉压抑。所以很多家长让小孩独自上去玩,大人则在下面的区域坐着玩手机,当然也有不放心的家长跟上去带着。
就在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时,大伙突然听到积木区传来一阵哇地大哭声,接着有位爸爸反应过来是自家孩子的哭声后,急忙往积木区奔去,再接着就听到爸爸关切地问孩子怎么了,孩子带着哭腔回答道:这个阿姨打我!
打人的这位女士理直气壮:是她过来抢我孩子的玩具,我只是推了她一下而已。被打孩子的爸爸听了,气得不行:你一个大人和小孩一般见识,那我推你一下行吗?
打人者不甘示弱:推一下怎么了,又不痛不痒的,你家孩子也太矫情了!被打孩子的爸爸哪里咽得下这口气:你打人还有理了?信不信我揍你!
眼看这位爸爸剑拔弩张,火越来越大,有人赶紧去前台找服务员来解围。在服务员的调解下,打人者自知理亏,淡淡地说了句对不起,然后带着孩子灰不溜秋地离开了亲子乐园。
原本是开开心心地场面,孩子们争抢玩具也很正常的一件小事,因为一个家长的出手而乱成一锅粥。就在大人互怼时,两个孩子躲在家长的背后,被眼前的情境吓得瑟瑟发抖,他们一定不想看到自己的爸爸妈妈在大庭广众之下与他人争吵。
这不禁让人陷入沉思,孩子间发生冲突,家长到底该不该出手相助?
孩子发生冲突,家长出手干涉,会造成什么后果?
壹)占用公共资源,造成不良的影响
前面提到的事件不是个例,在公共场所因为孩子争抢玩具而大打出手的家长不少,这些家长护子心切,容不得自己的孩子受半点委屈。
在公共场所与他人发生冲突,其实是占用了一定的公共资源,妨碍他人的利益,同时也给社会造成不好的影响。父母在面对孩子间的冲突时,一定要保持冷静的头脑,不要被负面情绪左右,做出不可挽回的举动。
贰)负面榜样,给孩子带来身心健康问题
父母是孩子的老师,父母的一举一动孩子都看在眼里,记在心上。
作为一个孩子,看到父母因为自己的问题,在公开场合情绪失控、与人发生口角,甚至大打出手,孩子的内心一定是非常抗拒的。
孩子可能会被吓哭,以后都不敢再去那个地方玩,也有可能学会父母的处理方式,一言不合就与他人干一架。不论怎样,父母在公共场合失控,给孩子带来的影响都是负面的。
孩子发生冲突,家长该如何应对?
壹)台州借卵保持平常心
现在的孩子普遍都被家长宝贝,因为护子心切,担心孩子的利益受损,有些家长一看到孩子发生冲突,就想为自己的孩子争回一口气。
父母的紧张情绪和冲动的处事风格,会使孩子受到感染,以致在下一次遇到冲突时,效仿大人,不分青红皂白,先把脏水往别人身上泼,把 往别人身上甩。
也许有人说,大道理都懂,真正做起来却不容易,情绪一旦起来就很难控制。育儿的过程是修身的过程,无论在何种场合,家长管不住自己的情绪,肯定会带来不好的后果。
贰)不要急于出手制止冲突
孩子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,难免会和同伴发生冲突,家长不要认为发生冲突就是不好的事,不要想当然地认为发生冲突就会使孩子受到伤害。
其实,很多时候,孩子之间的冲突是很正常的,争抢玩具、你推我一下、我打你一下,也许上一秒争红了脸,下一秒又玩到一块了。
只要不是很严重的伤害,家长不要过早地干预,因为过早干预剥夺了孩子处理危机、解决冲突的机会。
叁)帮助孩子用规则处理冲突
在日常生活中,家长一定要帮助孩子建立规则意识,只有孩子掌握了规则,才能在冲突中据理力争,不至于只会哭鼻子。
为此,我们要教会孩子在外要遵循几个基本准则:
①不许打人,不许骂人;
②公共设施和玩具要遵循先到先玩原则,后到要排队等候;
③注意安全,不做危险动作,不去危险区域。
肆)该出手时别耽误
这里的出手不是指动手打对方的孩子,或者教孩子和对方动手,而是指家长在孩子发生冲突时,遇到以下几种情况要及时进行干预,如:
①人身攻击,威胁到人身安全,如用硬物击打对方;
②以大欺小,恶意欺负弱小者;
③孩子请求大人帮忙时。
联系我时,请说是在代妈报名看到的,谢谢!
|